中國團隊研制出***強鎂合金材料,登上nature封面
發布時間:2017-05-09
在剛剛出版的《自然》雜志中,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、浙江大學朱林利副教授等中國科學家聯合發表的論文《采用雙相納米結構制成高強度鎂合金材料》(Dual-phasenanostructuringasaroutetohigh-strengthmagnesiumalloys)成為本期雜志的封面文章。
在這篇重磅論文中,幾位中國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研制的一種高強度鎂合金材料——這種材料的強度,超過了所有已知鎂基納米材料,并接近理論上鎂基合金的強度極限。
在公眾看來,鎂合金似乎沒有鋁合金那樣有名。其實,小到一分錢的硬幣、手機筆記本電腦的外殼,大到飛機火箭都離不開鎂合金材料。鎂合金材料具有重量輕、性能良好,易于加工等諸多優勢,一直是材料學的研究熱點。
人們的常識中,固態金屬在常溫下是以金屬晶體的相態存在的。同種單質金屬或合金比例不變的情況下,構成金屬材料的微結構(如晶粒、孿晶等)形態、比例、大小等發生變化都會顯著影響金屬材料的性質,這就是材料學中一個被稱作金相學的獨立分支。隨著現代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發展,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能夠從微觀的角度觀察金屬晶體了。